2025年6月29日,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主办的“多元·联结·创新”学术交流活动正式召开。本次活动汇聚全球二十余位涵盖亚、欧、北美三大洲的设计学界与业界领袖,聚焦气候适应性设计创新、可持续发展教育体系与多元文化融合等设计命题,深度探讨设计学科与产业的发展与未来。
会场嘉宾就座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张田妹副研究员担任主持人,对昨日北纬45度创新设计与教育联盟成立大会进行了精彩回顾。北纬45度创新设计与教育联盟的诞生,正值哈工大锚定世界前列、矢志服务国家战略的关键时期。而本次学术交流活动,更是我们响应时代呼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支点。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
张田妹副研究员 主持
本次学术交流活动有十余所海内外院校及组织参与,二十余位专家嘉宾分享专业思考与前瞻见解。
出席本次国际设计论坛的海外嘉宾有:英国格拉斯哥美术学院创新与技术学院院长Gordon Hush教授,西班牙塞维利亚大学建筑学院院长Ramón PICO VALIMAÑA教授,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Eulalia Gomez-Escoda教授,法国南特大西洋设计学院Tim Binnion教授,澳大利亚科廷大学Romesh Goonewardene教授,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建筑学院Cossima Cornado教授,西班牙塞维利亚大学建筑学院Sara María DE GILES DUBOIS教授,西班牙塞维利亚大学建筑学院Paloma PINEDA PALOMO教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州立大学王嘉亮教授,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中国中心主任Francesco Novelli 副教授,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Marco Voltini副教授,意大利比萨大学Riccardo Barsotti副教授,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梁晓旭副研究员,格拉斯哥大学中国中心王小爱博士。
来自国内兄弟院校和机构的各位嘉宾有: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长、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荣誉博士娄永琪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全国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设计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杨冬江教授,北京科技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北京科技大学科技美育中心主任、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覃京燕教授,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主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创意与可持续发展中心执行主任陈冬亮主任,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助理院长刘曦卉副教授,江南大学设计学院、CUMULUS国际艺术与设计教育联盟执委巩淼森副教授,寿恒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总建筑师陈寿恒高级工程师,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夏春刚研究员。
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领导: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院长孙澄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副院长董慰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姜益强教授。
出席嘉宾
01 特邀报告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院长
孙澄教授 主持
设计是驱动城市更新的核心力量。设计教育是创新生态的源头活水。29日的特邀报告,将全球智识的光芒注入这片冰城夏都的思想沃土。由来自全球优秀设计院校的专业设计学者先后分享,上午场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院长孙澄教授主持。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长
娄永琪教授作特邀报告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长、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全国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娄永琪教授阐释了DesignX:复杂社会技术系统设计理论如何重构设计的战略定位,传达了为我们的共同未来而设计的中心理念,强调了人工智能与可持续发展在设计教育中的重要性。
格拉斯哥美术学院创新与技术学院院长
Gordon HUSH教授作特邀报告
格拉斯哥美术学院创新与技术学院院长Gordon Hush教授从跨学科角度出发,指出设计创新面临的挑战,提出设计教学应该以创新研究为导向,将文化、科技科学与生态学结合起来,打破科学界限进行设计。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
杨冬江教授作特邀报告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全国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杨冬江教授面对人工智能引发的设计行业范式重构,以《跨学科融合AI背景下的新型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为题介绍了“在人工智能技术浪潮之下设计教育需要从学科分立走向生态融合”的核心主张。
西班牙塞维利亚大学建筑学院院长
Ramón PICO VALIMAÑA教授作特邀报告
西班牙塞维利亚大学建筑学院院长Ramón PICO VALIMAÑA教授围绕“设计与研究实践” 展开分享,讲解团队在设计领域中的实践项目。展现了在跨学科视角下,设计研究对解决复杂现实问题的驱动作用。
北京科技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
覃京燕教授作特邀报告
北京科技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覃京燕教授指出,在数智时代下, AI 智慧教育需要学习具身学习延展等核心能力,并以终身学习为目标。覃教授分享了交叉元创新设计系统,提出元设计方法,强调设计作为新质生产力要兼顾文化基因与文明使命,实现人机共生。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
杨冬江教授主持
29日下午,精彩继续。论坛特别邀请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杨冬江教授主持下午场的特邀报告。
法国南特大西洋设计学院
Tim BINNION教授作特邀报告
法国南特大西洋设计学院Tim BINNION教授讲解了与国内学院联合开设的一系列设计课程,展示了课程内容及项目成果,融合可持续设计、跨学科实践及传统文化元素,通过课程重构设计教育边界,启发学生设计责任意识,拓展了设计培养范围。
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
刘曦卉副教授作特邀报告
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刘曦卉副教授表达了创新设计驱动的重要性,从技术到商业化的路径缺少不了设计思维的参与。提出了设计阶梯概念,通过学生项目落地实践成果展示,详细介绍了设计阶梯概念在设计管理中的参与方式。
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中国中心主任
Francesco NOVELLI副教授作特邀报告
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中国中心主任Francesco NOVELLI副教授介绍了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与中国合作交流项目,展示了合作设计实践项目成果和方案,秉承着交流融合、创新交流的设计理念,他宣传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研究项目的必要性,强调了能源再利用的重要性。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巩淼森副教授作特邀报告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巩淼森副教授对传统文化视角下的可持续设计观进行讲解,通过文化溯源,重新认识和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强调,新生代设计师应该在全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下召唤新的思想和文化,驱动可持续设计创新实践。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
潘沪生副教授作特邀报告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潘沪生副教授以损毁严重的洛阳应天门遗址为例介绍了团队对大遗址的数字重构与阐释研究,展示了团队设计方案和设计流程。分享了团队面对如何获取多源数据进行有效整合的科学性问题、如何通过阐释研究增强大遗址传播力的体验性问题的解决思路和处理方案。
02 圆桌对谈
从“多元”的视角出发,从“联结”的维度深度剖析,从“创新”的起点向未来展望,论坛旨在于通过设计思维的碰撞与交流,共同构建一场关于设计未来的深度对话。
“设计教育”圆桌会议
第一场圆桌会议以“设计教育”作为讨论主题,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朱逊教授担任主持人,与来自学界和业界的资深专家共同探讨设计人才教育。
“设计实践”圆桌会议
第二场圆桌会议以“设计实践”作为讨论主题,哈尔滨工业大学张宇教授担任主持,与来自活跃在设计实践中的业界专家和研究者分享他们对“设计实践”的前瞻洞察与深度思考。专家们聚焦行业范式转型下创新实践与可持续落地方案的落实,针对推动产学研协同进化的发展战略,展开了设计如何驱动新质生产力落地的讨论。
在本届学术交流活动中,数位专家教授从设计教育跨学科融合、可持续设计实践创新、AI 与文化融合应用等多维度分享自身切实经验和实践过程,深刻分析行业未来与学术发展。通过本次活动,北纬 45 度设计联盟引领设计教育与实践革新方向,以 AI 技术为引擎、文化融合为内核、交叉学科为方法,为设计行业提供可持续发展新指引,助力构建技术与人文共生的设计生态。
“万里共和鸣,创新启新章。”
本次“多元·联结·创新”学术交流活动暨“北纬45度创新设计与教育联盟”成立大会圆满落幕,联盟将通过跨洲际的协同合作,积极应对气候适应、文化交流、可持续发展与自然生态治理等全球性挑战,推动创新设计教育与研究范式的变革,服务于全球人类社会的可持续未来。
主办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
都灵理工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
格拉斯哥美术学院创新与技术学院
支持单位
哈尔滨市建筑文化与冰雪艺术发展促进会
格拉斯哥美术学院中国办公室 (China Office)
法国南特大西洋设计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
米兰布雷拉美术学院
中德文化与教育交流中心(ACDKB)
总策划
孙澄
执行策划
朱逊 刘杰 程方宇
执行团队
韩雪莹 张田妹 叶晓申
董琪 李松林 杨阳 张宇 刘莹
司峥鸣 叶洋 董璐 王勇 张琳
张陆琛 曲大刚 潘丽 刘芳芳
杨佳圆 吴连娣 金晓曼
学生团队
孙彦博 丛煜竺 李欣蔚
王雅萱 刘怡珂 胡佳乐 魏子淇
苏翊鸣 白肇涵 刘钰牒 康君杰
马欣雨 张馨桐 詹钧麟 李昊伦
会场志愿者
张浩然 阿旺朗珠 杨斯烔 王新宇
张淋晰 马星宇 陈恬 杜永杰 陶翎然
杨雅涵 王卓菲 罗诗茵 赵艺
贾孙卓尔 杨清胡 焦佳慧子
秦俊媛 冉惠雯 柳亚希 韦佳滢
联系我们
邮箱:NLD45Official@outlook.com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直街92号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